首页 贵阳景点 贵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红枫湖
贵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红枫湖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西郊,距省会贵阳28公里,是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第一站。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是一个融高原湖光山色、岩溶地貌、少数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timg (1).jpg

湖边有座红枫岭,岭上及湖周多枫香树。深秋时节,枫叶红似火,红叶碧波,风景优美,故名“红枫湖”。


红枫湖景区由北湖、南湖、中湖、后湖四部分组成。北湖以岛闻名。鸟岛、蛇岛、龟岛等诸多岛屿如散落的珍珠一般点缀在万顷碧波之上,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北湖沿岸,有西汉的古墓群,有明代的“苗王营垒”。


简介

贵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是连贵州本地人都十分爱去游览的地方,它不仅仅因它的湖泊面积大更因它的湖上星罗棋步的小岛而吸引着本地的外地的游客。它的水域总面积为57.2平方公里,蓄水量可达6亿立方米,为贵州高原人造湖之最,据专家考证出来的数据显示,红枫湖比北京的十三陵水库大12倍,相当于6个杭州西湖。


红枫湖位于清镇市郊,距贵阳33公里,坐车也就不到一个小时。他的湖域水面东西可达2公里,南北长达25公里。湖域四周遍布红枫树,金秋时节、枫叶似火、湖水轻柔、互衬互耀,故名曰:“红枫湖”颇具诗情画意。

timg (2).jpg

红枫湖由中、南、北、后四湖组成。其中北湖以岛著称,较有名气的如鸟岛、蛇岛、龟岛等等都是以形象而命名。沿岸有西汉时代的古墓群以及明代的苗王营垒等名胜古迹至今仍可感受到那种烽火烟城的感觉;南湖以洞闻名,在各类湖群中,红枫湖以此自居一格,洞中各种怪异钟乳石令人咋舌;中湖处于南北二湖之间,以奇石异峰着称,山上松柏苍翠,峭壁陡岩,颇具气势;后湖汊众多,船行人移,夕阳余辉下,恰似烟雨江南,又一小桥人家。


红枫湖不但风光依旎,山水可人,而且坐着苗家的小船游览湖面又别有一番趣味,在船上与友人观湖景磕瓜子打牌下棋乐趣无穷让你流连忘返,夕阳时分肚子饿了找个小岛下了船更有苗、侗各民族口味任你品尝,吃饭时还可观赏极富特色的民族村寨歌舞,另有蜡染竹制工艺品等任你选购。如此美景只应天上有,何不前来享受一番?

timg.jpg

历史沿革

红枫湖地区的规模开发,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征战云南回师的明军万余人,在明威将军焦琴的统领下,分驻在今猫跳河中游一带,建立威清卫,实行军屯。今红枫湖镇中一、中八、右二、右七、后五、后六、刘官堡、陈亮堡、龙井堡等地,都是昔日屯军的驻地。屯军“三分戍守,七分屯田,”揭开了这片热土农业开发的序幕。之后,经过历代农民前仆后继的辛勤劳作,把这片荒漠的处女地,建成了清镇的“粮仓”。


1958年,兴建红枫湖,红枫湖水淹区近百个村寨的1.8万居民,献出了他们世代经营的良田沃土和林地园地7万多亩,房屋万余间,异地搬迁或就地往高处搬迁,艰苦兴家,重新创业,这是何等豪迈而令人欣佩的举措。几十年来,他们在国家的扶持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没有动迁的居民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经过一段贫困的日子后,与红枫湖相依为命,安居乐业,过上小康的生活。


1991年12月,清镇市实施建镇并乡撤区,将原城关区下辖的东门桥布依族乡、中八苗族乡、簸箩乡、大星乡和县直辖城关镇合建为红枫湖镇。2003年6月,又将社会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市城区和东门桥、大星片区划出,新组建青龙街道办事处。红枫湖镇的规模缩小,综合实力有所减弱,但经济仍持续、健康、稳步增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亿元,其中一、二、三产的比重为14:57:29。财政总收入完成532.7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140元,达到3145元。

u=337478203,205453874&fm=26&gp=0.jpg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1981年建立,1987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审定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主要景点介绍

南湖

南湖的面积最大,景点也最多,南湖以洞多洞奇扬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奇目的山岩壁石,这是小巧珑朗而又天然形成的“盆景山”。这里的石头色彩特别丰富,青灰和棕黄的页岩直插入碧水之中。


南湖以洞著称。将军洞、打鱼洞、水下洞和大口同等幽谷洞穴蔚为奇异。尤其是将军洞,水涨时形成独特的“洞中湖”。洞内钟乳石柱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尽头处有一幅十多米高、二十多米宽的晶莹闪烁大石幔,恰似一幅巨瀑从悬崖直泻而下,甚为壮观;洞中有湖,水质明净,乘船游程1400米,这里可一边欣赏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一边倾听神奇的古老传说。 北湖与南湖之间,有中湖连接。中湖狭窄,两岸森严峭壁,山势险峻,景色俊美;山上松柏苍劲挺拔。山巅之上一石似亭亭仙姑,一石含笑若罗汉。 后湖湾汊众多,纵横交错。看似山穷水尽,忽又柳暗花明,船头一转,山水如画,尽收眼底:附近的村落,归来的打鱼船,手拉手的情侣,舞姿翩翩的苗族姑娘。

u=2817574368,3193503366&fm=26&gp=0.jpg

大湖面逐渐狭窄,这两边的岩岸,如同斧劈剑削,有些游人把它呼为“小三峡”;这一片景观石峰林立,如同到插的刀剑,给秀美的湖水增添几许阳刚之气,人们把它称为“小石林”;这里的岩石,别有风姿,它横看不成岭,侧看不成峰,一片又一片向上堆积,有如卷帜浩繁的典籍,人们把它称为“峭壁天书”。


打鱼洞

与将军洞隔湖相望的是打鱼洞,这是一个层叠式溶洞。洞分为7层,一层一景,洞底是阴河,洞内岩溶十分壮观,形态各目的钟乳石令人眼花缭乱,有的金碧辉煌,有的洁白如玉,宛如一座珠宝翠碧的地下宫殿。


打鱼洞所在的山腰上有一座苗族聚居的山寨,全寨十多户人家全是苗族。这里的苗族妇女穿藏青色的对襟上衣和百褶裙,在衣领、衣袖、背部、裙边点缀着挑花图案,显得十分雅致;洲门头顶佩着黑白串珠和笔尖形的发饰,加上银耳环、银项圈,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timg (3).jpg

古战场遗址

湖湾汉众多,纵横交错,沿岸不但可看到田园风情,而且还可看到若干古战场遗址,只需听一听这些遗址的名称,就可知道这一带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芦荻哨,小关堡,营盘,石城。明清之际,这一带发生过明王朝与水西各族联军的战争,清初吴三桂割据势力与清军和地方豪强的战争及当地各族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战争。其中以芦荻哨古城遗址最昌代表性。芦荻哨这座古城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城内原来建有水晶阁和普兴寺,明代贵州诗人吴中着隐居的“芦荻别业”就在城中。


这座芦荻城,是这一带各族人民起义抗清的大本营,清王朝派遣号称“铁脚板”的提督赵德光率领大军前来攻打。这是一场激烈的生死搏斗,起义群众伤亡惨重,但他们宁死不屈,英勇抗击,终于将血债累累的清军将领赵德光射杀于芦荻城下。芦荻城虽然在以后的战乱中被夷为平地,但当年那血雨腥风的斯杀,那惊天动地的反抗,依然留在后人的心中。诸位不妨凭借自己的想像,去臆想去营造130多年前芦荻城的各族起义者,在这湖畔的峰谷沟望间和清军浴血奋战的情景。

u=2782748721,62675222&fm=26&gp=0.jpg

侗寨

侗寨建成较早,1991年4月9日正式接待中外游人,侗寨由侗院、侗居、鼓楼、花桥、广场、庭院、花围、草坪、码头等组成。总建筑面积3千多平方米。侗居宽大的走廊、吊脚楼、小青瓦屋面加偏厦等具有侗族民居特色。


鼓楼和花桥,是侗族建筑文化的代表。凡是侗寨,都必建鼓楼和花桥。1994年贵州鼓楼花桥模型曾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前往参观,对侗族的建筑和侗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花桥是侗乡跨越溪河、避雨纳凉、点缀风景,集多种用途于一体的桥梁。它的起源还流传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


鼓楼是侗族村寨标志性的建筑,凡是侗寨,必有鼓楼。据侗族老人的介绍,鼓楼被喻为侗寨的‘遮荫树“,如果寨子里没有了”遮荫树“,寨子就没有凝聚力,就不会发达兴旺。

u=4176515379,2883141021&fm=26&gp=0.jpg

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十几层的鼓楼,全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颗铁钉。檐下的如意斗拱,飞檐翘角,非常精巧。檐板上绘有各种古装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或生活风俗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整个鼓楼,远观巍峨庄严,气势宏伟,近看亲切秀丽,玲珑雅致。


在过去,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如今的鼓楼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用,它成了侗族人民学文化和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每当夜幕降临,鼓楼灯火辉煌,夜校学员在此潜心学文化。每逢佳节,村民欢聚鼓楼坪,欢庆起舞,男女唱歌,热闹非凡。闻名于世的”侗族大歌“,就常在这里传唱。广大的青年男女,更把鼓楼作为传播爱情种子的乐园,在这里”行歌坐月“,轻歌曼舞,互相倾诉爱慕之情。鼓楼是侗寨的心脏,是侗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风雨挢

在侗乡能和鼓楼媲美的,是侗寨的风雨挢,俗称花挢。


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挢,挢梁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大部分为木挢,还有石拱挢石板挢竹筏挢等,宽四五米。青石作墩,杉木铺挢面,上面是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憩。

u=2667914982,3606741766&fm=193.jpg

风雨挢极富民族特色,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因挢上建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挢。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挢是风雨挢的代表。这座挢始建於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挢,全长76米,宽3.4米,高10.6米。在5座青石挢墩上,架四五尺围大的6根连排杉木两层为梁,上面以5座不同屋顶的楼阁相间,接连构成一条长廊式走道挢面,走道两旁设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楼阁和廊檐绘精美侗族图案。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挢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苗族风情

现在的苗寨,集中体现了黔东南苗族的特色,苗寨建筑依山,就势布局,采用干栏式,利用地形建成全楼居和半楼居的半边楼形式,以寨内的小坪场为中心,恢复了苗王台,苗寨入口处有寨门。到苗寨做客,肯定充满情趣,苗族人民非常好客,只要获悉贵客临门,就要等候在寨中的路上,姑娘们穿着最好的衣服,头上和胸前缀满银饰,个个楚楚动人。苗族青年手持长短不一的芦至,还有伴奏乐器芒筒,客人一出现,芒筒向天吹响,芦笙曲随之奏起,姑娘们捧起香甜的米酒,唱着祝酒歌,向客人敬酒。

u=3450983594,2832894688&fm=26&gp=0.jpg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各式各样的歌和舞令人眼花缭乱。苗族的歌主要有“飞歌”、“酒歌”、“游方歌”和“鼓脏歌”,歌声高亢嘹亮、热情奔放。苗族的舞主要有“芦笙舞”、“木鼓舞”和“板凳舞”,舞姿自然洒脱、欢乐粗犷。苗族的芦笙技巧舞“滚山珠”,集中了舞蹈中的腾、跳、闪、转、翻、滚各种动作,更精彩的是头肩着地,双脚朝天,且吹笙不断,普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荣获金奖。苗族的“木鼓舞”节奏非常强烈,粗犷而又奔放,在国外演出时,兽产生强烈的效果,被誉为“东方迪斯科”。苗族还有“上刀山”和“下火海”的神功和特技。上刀山就是上刀梯,只见表演者光脚光身,手攀脚踩在刀刃上不断做出各种姿势,甚至全身顶在刀尖上旋转360度,观赏者手心捏汗,表演者却神色自若。


而下火海就是踩铁板,只见苗王赤脚从烧红达800度左右的铁板上走过,然后在铁板上放慢动作,我在近处就能清楚的听到肉脚踩在铁板上“吱吱”的声音,并有阵阵热气袭来,而苗王竟等闲视之。表演结束后,苗王将铁板放入一缸冷水中,那冷水立刻就沸腾起来了,青烟直冒,真是神奇!最后是篝火晚会了,我们数百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手拉手围成一圈,绕着中间的柴堆跳跃、狂叫、跑动……心中那份彻底的放松和原始的野性充分暴露了出来……

建议游玩

1天

交通

门票

开放时间

美景欣赏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