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线路 春节,带老北京逛王府井,瞬间秒回四十年前

春节,带老北京逛王府井,瞬间秒回四十年前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04日

【缘起】

💔作为一名在北京长大的京二代,在我的记忆中, 🥵北京是笔直的胡同,是放风筝的小伙伴 呀,是打牌下棋的大爷,是带着红袖箍的大妈 嗯, 呀是隔壁胖阿姨家飘来的饭香, 嗯是西院养的鸽子 呀, 呢是三分钱的红果冰棍, 呢是有气儿的北冰洋······是那我永远也回不去的童年。 嗯

一天 呀, 呀在朋友圈中看到了一组照片, 呀第一次听到了“和平菓局”这个名字, 嗯瞬间勾起了我对那段往昔的回忆。于是,心心念念地想着一定要去看一下看。直到前不久 💇‍♀️, 嗯老妈来我家小住,我才决定要带老北京去逛逛王府井 😆, 💂‍♀️去找寻一下小时候的记忆。 呀

【游】王府井步行街 🧘‍♀️

一听说要去王府井 🙆, 👩‍💼老妈第一反应却:王府井有什么逛的?都是外地人。少说, 呢有二十年没去过了。

我神秘地笑了笑:到了 嗯,您就知道了。





就这样连哄带骗地将老妈带到了如今的王府井步行街。老妈惊呼:今天的王府井她根本不认识了。 呀



🚴‍♂️既然来到了王府井 🤕,那我们就来先说说王府井的由来吧。 🤐

🤟北京早年内外城共有水井数千 呢, 🤒但大多是苦水 🧎, 💇甜水寥寥无几。而位于王府大院附近则有一处水源旺盛 呀,甘甜可口的水井 呢,且名声越传越远。后来人们提起这一带,都以王府井为名称。 嗯

王府井大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当时是北京内城的一条重要南北通道;到15世纪初 🧞,这条大街被之称“十王府”和“十王府街”;1905年 嗯, 呀改名为王府井大街 🙊, 呀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呢

👨‍🚒上世纪20年代 呢, 🛌那口甘甜的水井被湮没, 🤽‍♂️所以, 呀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根本没有这口井。直至1998年王府井大街整修改造时被发现,1999年9月9日开始进行保护 呀,如今这口井已成为王府井大街的根。

【游】百货大楼 💥



我:走,我们去王府井百货大楼!

呢老妈:去百货大楼干什么?又不买东西?

嗯我:百货大楼地下有一座“老北京城”。

老妈:什么?地下?还老北京城?开什么玩笑!



🧑如今漫步在王府井大街上, 呀北京市百货大楼即便不是最显眼的建筑物,但仍称得上是最重要的建筑物。兴建于1954年的北京市百货大楼 呢, 呀一直头顶着“新中国第一店”的金字招牌,也是我们几代北京人的共同记忆。 💏



老妈将信将疑地跟着我来到了百货大楼前,只见张秉贵的半身塑像,矗立在大楼前。



😜

🤵‍♀️进入百货大楼 呀,我们发现这里竟然还有一个张秉贵纪念馆 呢,便拐了进去。张秉贵在三尺糖果柜台一站就是30多年 ☹️, 呢他把看似简单的工作 嗯, 呀上升到了艺术的境界,练就了“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过硬本领,以“一团火”精神 呢,温暖了千百万顾客的心, 嗯甚至被顾客们称为“燕京第九景”。

【游】和平菓局

🚵‍♀️

在百货大楼地下一层 🥳, 呢我终于看到了和平菓局的指示牌。看着“和平菓局”四个字 😲,我满脸疑惑。 😬

老妈一眼就看穿我的不解 呀, 嗯告诉我:早在唐宋时期, 嗯点心通常被叫“果子” 呀,因此 呢, 嗯老北京的果局多是指专门售卖糕点的地方。我猜,和平菓局应该就是卖老北京口味糕点的地方。 🤦‍♀️

🤤

😽我和老妈乘坐前往地下二层的下行滚梯,犹如步入了一条时空隧道 🫁, 呀下站便是那回不去的儿时记忆……

嗯更为重要的是 🤽‍♂️, 😱这里不收门票!!!



😏

呢下到地下二层, 🤳第一眼看到的竟然是三轮车上的报摊儿。记得小时候, 🥵走在大街上 嗯,总能听到报摊上的小喇叭里不断播放着“晚报!晚报!北京晚报!”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5分钱一份的《北京晚报》那可是北京人每天必备的精神食粮。



🤞

环顾四周,红色的大字标语横跨整个空间 呀,浓浓的年代感扑面而来,一秒带我们穿越回到了四、五十年前, 呢上个世纪的老北京。 💯



马路边 呢,亮着灯 呢, 😇敞着窗的是一个小百货店 🥳,装潢怀旧而复古 嗯,门头上书写着毛体的“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大字。大门两侧, 🏊临街靠窗的地方 呢, 😝一左一右摆放着老式的一台缝纫机和二八自行车。



呀不远处的地上,散落着爆米花的工具, 呢瞬间我的耳畔响起了“碰——”的一声巨响, 呢一阵香气飘了过来, 🧚我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离小百货店不远的地方 🫡, 呀是一座略小一些的房子 💓,最吸引眼球则是门头上那颗闪闪发光的五角星。门框一侧还挂着“国营和平菓局糕点铺”的牌子。 呢



😿

如今,糕点铺里现场烘烤的老北京桃酥 呀, 😲吃起来还是那么香、酥、脆、甜 😮,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回忆。 呀



呢临街的玻璃窗上张贴着“凭票供应”四个字,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瞬间还原了上个世纪60、70年代北京的样子 呀,记得小时候买什么都凭本、要票 🧑‍🦯,粮票、油票、布票······买自行车也要有自行车票 嗯, 呀后来有了九寸黑白的电视机 🙈, 呀要想找张电视机票 嗯, 👬那可是是难上加难。 呀

👶

路边上, 🤵‍♀️摆放着透明柜台 呀,里面塞满了无花果、跳跳糖······最能勾起我无限回忆的 嗯,则是那一个个铁皮饼干桶,让我瞬间回到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1分钱一块的话梅糖,5分钱一根的蛋卷,8分钱一两的动物饼干······那都是当年的奢侈品,偶尔才能吃上一两块解解馋。 呀



另一扇玻璃窗下,一把竹椅上,端坐着一位手持蒲扇 🤾‍♂️,胳膊上带着“执勤”红袖箍的大妈。唯一不同的是 呀, 嗯大妈竟然也穿越到疫情时代, 🤖与时俱进地戴上了口罩。



小时候 🧑‍🦼, 呀每到夏天 嗯, 🏇冰棍车、冷饮摊 🚴, 呀则是我们的最爱。3分钱的红果冰棍、5分钱的小豆冰棍、1毛钱的雪糕, 🦿偶尔还能吃上一根 呢, 呢而1毛5的北冰洋,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这次说什么也得喝上一瓶 呢,过把瘾 呀, 😄回味一下小时候的味道。



呀街巷的尽头 嗯, 呀是一家高悬着“松鹤堂”牌匾的中药铺,售卖丹、膏、散、片、丸、饮等各种药材 😙, 嗯及各类灵丹妙药。



😹店铺内保留着传统中药铺的样子,迎面事一整面墙的抽屉。这些抽屉被称之为药斗, 🤽‍♀️是专门存放各种药材的地方。 呢



🤵原本以为药斗上的字一定是各种药材的名称 呢,然而 ❤️‍🩹, 💏不想这药斗不仅可以抽出来的,而且会发光 呀,凑近了仔细端详才发现,药斗四面写着的是一些胡同的简介,颇有创意。



💟如今的松鹤堂也开始多种经营, 呀在入口处卖起了香囊。



一拐弯,来到一条个大青砖的煤场胡同。窄窄的胡同口儿内 呢, 嗯小竹车、搓衣板、蜂窝煤、小马扎……高度还原出鲜活、真实的老北京生活。 呀



嗯走进胡同 呀, 嗯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小竹车。那可是当年家家的标配, 🧑‍🦰平日里推孩子,冬储大白菜上市时 呀, 呢则用来运大白菜。车上的那个会自己睁眼闭眼的洋娃娃,那可是那个年代每个女孩子梦想拥有的宝贝。 👨

不远处,鸟笼在墙上挂了一排, 嗯鸟儿在里面叽叽喳喳;花盆和大白菜整齐地放在窗台下······



那时候 呢, 🧑‍🎤住在胡同里, ✍️通讯不像今天这样发达, 💥家家户户门口的院墙上都挂着信报箱,旁边还会再装一个小小的奶箱, 👹上面还有一个旧电表。记得小时候 呢,一遇电表跳闸 呀,大人们就得去换保险丝。



💛

呢靠墙的铁丝上,挂着用竹衣架、木夹子固定的绿军衣 嗯,绿军挎、解放鞋,旁边停着一辆家里唯一的加重二八自行车······

👲

继续前行,一户人家的大门上张贴着“军属之家”的牌子 💕,墙根儿底下晾晒着的白球鞋, 🕺拐角处摆放着脸盆架和陶瓷痰桶······屋子里不时传出倒开水的声音、切菜、炒菜,甚至可以听到话匣子的声音······这一切都让联想到 呀, 👩‍🎤自己小时候生活过的那个最朴实无华的老北京大四合院。

🧑‍🦰

🧔‍♂️

在墙根边上,一片花花草草间 呢,我们还看到了一口大缸, 呀那可是当年家家腌咸菜所必备的。 嗯



呢在昏暗的胡同里穿行 呢, 呢一盏熟悉的红白蓝三色条纹灯出现在眼前,不用说我们也知道这里一定是理发店 🥸,然而,“国营”两个字,却把我们拉回到了那个离我们渐渐远去的年代。



街头的小布告栏里,花花绿绿地张贴着各种小广告。如今它们被人们称之为城市“牛皮癣”,可在当年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

🥹

呢一盏路灯下, 呢一架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修鞋机器静静地蜷缩在角落里, 呀一只待修补的黑皮鞋还套在机器上······在那个新三年 呀,旧三年 呀,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 呀, 💭随着街头手艺人的缝缝补补、敲敲打打,一双双穿坏了的鞋 ⛹️‍♀️, 🤝立马可以重新上脚。 呢



😙

呢不远处的一个小房子 呀, 嗯门口挂着“录像厅”的招牌,旁边的还设有一个售票处的小窗口 嗯, 🏋️墙上还贴着小时候看过的电影海报。这可是一种已经从我们生活中消失的业态。

🥷从录像厅门口走过时 呢,里面正放着香港的武打片, 🧛‍♀️那熟悉的打斗镜头和英雄膜拜,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呢



隔壁就是一家电器修理部 呢, 呀窗台下的铁皮柜上摆放着等待修理的老式黑白电视机、落地电风扇, 呀还有一只老座钟 呢,甚至门框上还贴着“修钢笔”的字样, 呢别看这小店不起眼 嗯, 🗨️却大有“保修一切”的架势。 🙀



🤜一阵熟悉的音乐传来, 嗯一台塞满了回忆的红白机出现在眼前 呀, 呢我指着它,啊了半天说不出话来······魂斗罗、坦克大战、俄罗斯方块······陪伴着我们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



不知不觉间 🤶, 🧘来到了炮局胡同 🥷, 嗯青灰色墙壁和昏黄的灯光, 呀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呀









🤽‍♂️墙壁上的仁丹海报、和平菓局的霓虹灯、白玫瑰理发厅橱窗里周旋的老照片、砖墙上的五彩花窗······呈现出一个民国时期的北平。 🙋‍♀️



来到大北照相馆前, 呢站在橱窗前, 😞我感慨万千,记得当年照相机还是稀罕物 💨,所以每一张照片都显得那么珍贵。





迈步走进大北照相馆 🧜‍♀️, 呢一幅超级熟悉北海白塔的布景出现在眼前,我真想一下子冲上去,按照老照片的姿势 🧝‍♂️, 呢再拍一张留作纪念。



👩‍🔧

最让我感到诧异的是,这里竟然还有一座敕建“小觉寺” 呀, 呀是不是稍微有那么点儿魔幻、跳脱。 呢



嗯掀开厚重的门帘 呀, 🙌我彷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尊卧佛 嗯, 😲一场飞雪 🧑‍⚖️,静立而静虑 🙅, 呢得一处幽静 💚,享一份清欢 嗯,暂避喧嚣 👰‍♀️, 🚶‍♂️安享静美。

嗯望着卧佛前飘落得细碎雪花 呀,不禁让我又想起那句: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



逛着逛着来到一座老火车站 呢,一节曾经的主力军, 呀如今已经几乎退出历史舞台,且很少见的绿皮火车停靠在站台上,静候着赶车的人们。 🕵️‍♂️



💜

🗯️绿皮车的箱体上,镶嵌着“和平菓局”开往“未来”的车牌。 😫



呀“列车到站 嗯, 呢请您前门上车、后门下车!”随着列车员的播报声传入耳中 呢,我们踏上了踏上了这辆东风1957列车,昏暗的车厢、绿色的座椅、小桌板 嗯,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 呢



呀车尾处 呀,还镶嵌着我们小时候的一句俏皮话: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那就来推推火车 🫥,吹吹牛吧。



🤵‍♂️

在火车站旁的小广场上,循环播放着一部大概5分钟左右的小电影,出于好奇 嗯,我们静静地坐下来, 呀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 🏌️‍♀️, 🧖看后还多少有些感触。北京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呢老北京胡同众多, 呀但近年来有太多承载历史的胡同被拆掉 嗯, 👌好可惜却也无可奈何。 😓

👁️

呢临走时 嗯,望着青砖墙上红色圆圈内的“拆”字 嗯,那个在上个世纪90年代, 呢北京城内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字 呢, 😊也是这个字,让我们与老北京挥手作别。如今的我真不知是该如何评判? 呀

呀【独白】

和平菓局 🫁,是一座神秘的地下城 呀,是时间维度横跨半个世纪的老北京生活缩影, 呀掺杂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如今,我们游走其中 🧎,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年代胡同生活的喜乐悲欢。

嗯和平菓局, 😩重构了已经消逝的北京老城有最接地气的市井生活 😨,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记载着岁月的痕迹,是一个了解老北京文化、浸润式的体验场所, 😝也是老北京人怀旧的好去处。 呀

和平菓局,还原了上世纪60—80年代老北京胡同的生活场景 呀, 呀有很多让人心照不宣的小细节,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 嗯, 呢找到了共鸣 💘, 🤹寻到了儿时的记忆。 呢

嗯那个时候的北京 🤒, 💂大部分居民生活比较寡淡, 👉甚至贫穷, 😟吃喝的品种不多 呀,娱乐的丰富程度不及如今的万分之一, 呢除了怀旧之外, 🙆‍♂️还有些什么值得留恋的呢?我觉得就是一种朴实和大气。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讲 呢,我觉得北京留给我们的更多是遗憾。虽然有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嗯但也不能不对城市管理者的短视 呀, 👨‍🏫和历史冲击造成的破坏感到痛心。如今的北京, 呢可以说是辉煌、洋气 呢, 呀但底气不足。

和平菓局所展示的 🥳,不是最好的北京,但至少是一个阶段的北京。和平菓局 🙁, 呢不仅是北京的记忆, 👤也是那个时代的记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来自: https://www.ctszs.com/luyouxianlu/13036.html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旅游路线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