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山东:聚焦“活起来” 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

山东:聚焦“活起来” 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0日

  近年来,为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 🧖‍♀️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将文物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考核体系 🙍‍♂️, 🦸‍♂️纳入安全生产考核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 🧜‍♂️,“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等理念深入人心。山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扎实履职尽责, 👯‍♀️各部门通力合作 🧟‍♂️, 呀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文物工作格局逐步完善, 呀文物工作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 呀

  文物保护管理全面加强

  山东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 😈,有20座历史文化名城、60片历史文化街区。 嗯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晓海介绍 🫀,近年来 呀,山东全面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历史建筑确定, 🎅街区、历史建筑数量较2019年年初,分别增长25片、1287处。同时 🤼‍♂️, 🤸山东先后实施历史建筑数量“清零”“达十”行动 呀, 呀所有市、县均公布历史建筑10处以上,“达十”率为100%。 💟

  党的十八大以来 👩‍🦰,山东文物保护管理全面加强, 👺文物安全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山东省完成可移动文物、黄河文物、涉水遗产、石窟寺等资源调查, 🧑‍🚀文物家底不断充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数据显示, 呢目前山东省不可移动文物登录国家数据库3.35万处, 嗯国有可移动文物登录286万余件(套)、实际数量558万余件 呀, 呀居全国第三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968处, 呀居全国第一位。

  过去几年 呢, 🤢山东公布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积极对接黄河国家战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战略、重大文化工程 呀,加强重大片区文物保护, 嗯“三孔”“三孟”、泰山古建筑群、定陶汉墓等重点修缮保护工程顺利推进。齐长城遗址保护全面加强 呢, 呀实施“红黄绿段”保护管理, 🤳开展卫星遥感图斑监测, 呀建设省市县三级监管平台 嗯,人防、技防、物防能力显著提升。围绕保障文物安全 🧑‍🚒, 💀全省相继组织开展了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行动、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文物安全百日攻坚集中行动 呀,坚持“有线索必核、有案件必查”的原则,严格依法督办各类文物违法案件。 呢

  文物有效利用实现新突破 💂

  潍坊昌邑市目前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处,数量位居全省县级地区首位。近些年 呢, 嗯昌邑市探索共建共享、群众参与的革命文物利用“众筹”模式, 呢由群众提供展品 呀,所有权归群众所有,展馆拥有展示权,建成姜泊村史馆、瓦东村史馆等红色村史馆110余个。

🧑‍🦯

  昌邑市委书记李玉祥介绍,当地将工业集群发展思维运用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中。比如,在龙池镇构建以市委党校新校和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为核心 👥, 💔红色马渠、星火瓦城、英雄白塔3个片区为支撑,全武红色文化收藏博物馆等5个展馆为特色的“一心、三区、五馆”格局 😨,打响了“红色龙池”品牌。 呢

  这几年 🤸‍♀️, 嗯山东的孔子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和济宁市、枣庄市、日照市博物馆新馆等相继建成开放。全省各类博物馆发展到647家,博物馆总量、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革命纪念类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等6个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免费开放博物馆达到598家 呀, 呢每年接待观众达到8000万人次。 嗯

  同时,山东文旅融合持续深化 嗯,一大批文保单位、遗址遗迹、文博场馆、古镇古村被纳入旅游线路,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1180处,其中建成景区并开放620处。全省建成红色旅游景区近百个 嗯,2019年以来红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亿人次 嗯,收入超过1000亿元,带动就业60多万人。 呀

  文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

  今年年初, 呀山东省人民政府将“文物保护巡查”列入公益性公共管理类岗位, 嗯首批确定齐长城公益性巡查岗位860个 👴,山东是全国首个一次性将长城保护员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的省份。

  过去几年,山东文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颁布实施, 🧖‍♀️是全国第一部全面规范保护传承红色遗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立法取得重要进展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在起草制定。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审批效能逐步提升 👩‍🎨,行政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和“一次办好·一窗受理”全面实现。文物科技发展加快, 🧑‍💼先进技术应用渐成规模, 嗯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投入使用。 呀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省文物局局长王磊告诉记者 呢,实践证明 👊,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呀, 🚴把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功能发挥好, 嗯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必须坚持依法办事, 呀加强法治保障 🤒, 🤡守住底线红线;必须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破解难题 👄,打通堵点 呀,完善机制,激发文物事业发展活力。

  王磊介绍,未来 🤏, 嗯山东将持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 🫠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推进跋山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等主动性考古项目。同时在加强文物有效利用上持续发力。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持续深化文旅融合, 👨‍🎤抓好沿黄河、大运河、齐长城、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建设 呀, 😣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此外, 👨‍🎤研究制定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呀集中力量解决基层文物保护管理急难愁盼问题,充实文保机构人才队伍、加强经费保障 呀,为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苏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来自: https://www.ctszs.com/zixun/11421.html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旅游路线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