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贵州旅游路线」神箫仙笛曲悠扬 玉屏萧笛美名传_玉屏县自助游攻略

「贵州旅游路线」神箫仙笛曲悠扬 玉屏萧笛美名传_玉屏县自助游攻略

更新时间:2019年06月29日

😃「贵州旅游路线」

箫与笛 呢,在中国乐器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考古界于1973年、1987年先后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发现了距今7000年和8000年的骨箫、骨笛 🤣,大大超过了只有4000年历史、号称世界骨笛之冠的瑞典骨笛。中华民族自古对箫笛演奏非常喜爱 ✍️,历代名人诗词歌赋中留下了大量吟箫诵笛的佳句。玉屏箫笛产于被誉为"箫笛之乡"的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它是侗乡民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民族乐器, 嗯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第一次与箫笛的擦肩而过是在今年四月,在前往梵净山的旅途中在玉屏站进行中转 嗯,得知这里是中国著名的萧笛之乡 🤼‍♂️,但因为时间原因未能见得其真面目,此事便一直放在心上 🤭, 🏊‍♂️期许再有机会来到玉屏 呢, 🚣‍♂️未想在七月这个愿望便得以实现,有幸来到玉屏国营萧笛厂,一窥萧笛的整个制作过程。箫笛在清朝被列为贡品, 嗯故又名贡箫。玉屏箫笛用当地产小水竹制作 🖤,竹节长而均匀, 呀管壁肉厚持坚 呢,不易破裂,不易虫蛀。箫笛音质纯正 🤼‍♂️,音色圆润,尤其是椭圆形扁箫,音色更佳,为萧中上乘。玉屏箫笛的传统雕刻颇具特色。凤翥龙翔 呀,栩栩如生;山水花鸟,清新迷人;草纂隶楷 呀, 💭流畅古雅。

🦵

玉屏箫笛多以雌雄配对 嗯,吹奏起来, ✋含蓄而隽秀。雌雄并吹 😮‍💨,恰似情人对唱 嗯,情趣昂然, 呢故又有“神箫仙笛”之美称。玉屏箫笛 呀,音韵清越 呢, 🧘‍♀️工艺精巧, 嗯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 嗯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许多箫笛艺人都为它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

🧟‍♂️

玉屏箫笛的制作, 嗯要经过制坯、雕刻、成品三个流程 呢,七十多道工序。品种由一箫一笛, 呀已发展为七箫十二笛一百多个花色品种。最后的工序即在箫笛表面刻以诗画。管身的古铜色彩刻上各种图案、诗词更显得古朴典雅。玉屏箫笛中尤以"龙凤屏箫"最受欢迎。它是雌雄成对的策管。雄的略粗,雌的稍细。吹奏起来雄箫音浑厚洪亮;雌箫又音色圆润含蓄而隽永。雌雄合奏,好似一对情侣在合唱 呀,是那样的协调和谐, 👩‍✈️娓娓动听。 呀

👨‍🦳

玉屏箫笛从选料到制作十分讲究。它是用当地一种特有的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制作的。这种竹节长、肉厚 呀, 呢通根基本一致 呀,只有人的拇指粗细。砍竹的时间很讲究, 呢一般是立冬后两个月为好。因为这时的竹含水和糖分少 嗯,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

🙆

选取的竹材须杆直 呀,头尾大小(取材部分)匀称, 呀竹节稀(30公分以上) 💜, ⛹️‍♂️且生长三年以上的水竹。制作玉屏箫笛的材料多取自于本县的飞凤山和太阳山上。这两山上生长的一种质地极优良, 👃产量不多的黑紫竹 🤎, 嗯更是制作高档产品的好材料。

😵

取材环节共有四道工序:选材、下料、烘烤校直、检验入库。制作工人首先要对制作萧笛的竹子进行刨外节和刮竹处理,保持外表的光滑。 嗯

🧡

处理竹笛所用的是一种特制的刀具, 嗯刀刃呈齿轮状 呀,这种形状的刀刃处理起竹子外表时更加得心应手

🤐

进行完初步的加工后 嗯, 呀竹子已经有了萧笛的雏形 😊

对竹子的两头用细砂纸进行细细的打磨 呢,以保证其光滑、平整

🤹‍♂️

🧑‍🤝‍🧑

箫的制作须增加"开叫口""开花窗"二道工序。制坯工艺中,以传统扁箫制作过程中的夹扁竹和开叫口最为关键。夹扁竹技艺为当前国内箫笛制作仅有的一项绝艺。解放前,这一绝艺属郑氏专有, 嗯秘不外传。至上世纪五十年代 嗯, 呀才得以公开。夹扁竹是处理生竹的一道工序。系用柴火将竹料烤"熟", 🧑‍🦲用铁钳从头至尾依次轻夹竹管, 🤓使之渐成椭圆形扁竹, 呀并以木夹校直。"叫口"即箫的吹孔,开得不适、音量、音色、音准都受影响。 🧑‍🤝‍🧑

已基本成形的萧笛排列整齐

💁‍♂️

👽

小小的制作车间里 呀, 🗯️师徒二人默默地在将这一古老的技艺进行着传承

👨‍🦲

进行完初步工序的萧笛半成品将被送往另外一个车间进行最后的精加工 💆‍♀️,上漆,填色、雕刻...... 呀

😙

说起玉屏箫笛 👩‍🚒, 呢不得不提到一位65岁的老人, 😭他为玉屏箫笛的传承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就是“贵州十大民间工艺大师”、国家级箫笛传承人姚茂禄。姚茂禄出生于1946年12月 呢,他的父亲、叔父都是箫笛制作人 🏊‍♀️, 呀解放前就从事箫笛制作、雕刻、设计 ✊,在当地颇有名气 呀, 🧑‍🏭而受到父亲和叔父的影响,姚茂禄从小就对箫笛制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1961年到玉屏箫笛厂师从从事刻字工 💇‍♀️, 呀师从父亲和叔父学习雕刻、校音 呢,箫笛制作工艺。由于从小对箫笛制作工艺耳虚目染 🖖, 👩‍🍳他很快就上手,最终成长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1982年厂里派姚茂禄到苏州学习二节箫笛制作, 💁回来后他致力于箫笛制作的改革创新工作, 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呀由此, 呢1988年他升任玉屏箫笛厂副厂长主管业务和生产工作 嗯, 👎主管箫笛制作, 🧡1997年出任箫笛厂厂长。2006年, 😆姚茂禄被评定为了贵州十大民间工艺大师,同年又被评为了国家级箫笛传承人。“我今年68岁了, 呀一直都是与箫笛相伴。”姚茂禄说。 💔

🧔

虽说姚老爷子近年来听力不算太好 🙋‍♂️, 呢戴起了助听器 呢,但在我说明来意后 嗯,还是欣然拿起雕刻刀在萧笛上妙手生花 嗯

💔

那专注的神情让我打心底油然而生出一股敬佩之情 嗯

箫笛雕刻分刻字、刻图。传统产品最初只刻店铺字号、日期。1930年起,始有龙凤、花卉、山水雕刻 🏌️‍♀️,雕刻内容其后逐步丰富。雕刻大致分为脱墨磨字、粘贴图样、雕刻、水磨纸屑四道工序。

刻字用单刀。行、草、篆为阴雕 呀, 嗯隶为阳刻。传统雕刻,按"永字八法"归纳为搠、戮、划、剔、凿、挑、剜、拓8种刀法。在运刃上 ☠️,按竹质纤维分竖刀、横刀;按字体笔画分顺刀、逆刀;按材料与字体结合分竖顺竖道、横顺横道, 嗯斜顺斜逆等。

😳

刻图 嗯,初用单刀 嗯, 🙍‍♂️运刃须滑回 ✋, 🤷速度较慢。上世纪六十年代, 嗯始改用双刀刻图。各种刀法皆一挥而就勿须滑回,横竖顺逆 嗯, 呀运用自如。构图采用条幅式, 呀阴雕。1980年起, 🚶‍♂️始有盘龙浮雕。

👩‍🎨

经过烘烤上镪水、水磨洗涤、填色、揩去颜色、上漆四道工序。在四道工序中以打磨工艺为主。原始打磨用骨节草,擦去箫笛表面尘垢, 💏再用玉钏子打磨光亮。1958年后,改用水砂擦笛, 呀寿珠子打磨。此艺沿袭至今。只需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四个精工细作环节 🫃, 呀方可制作出工艺精美, 😮‍💨音色纯正的箫笛。 呢

🧚‍♀️

🤼‍♀️

玉屏箫笛的由来还有美丽的传说:相传三百年前 🏃‍♀️, 呢由山东迁来玉屏安家的郑氏,到镇远省亲访友。偶遇一鹤发童颜的老道鹿皮翁 🧎‍♂️,顿生敬意, 💗与之结为知心朋友。老道来到郑家没多久,生了一场大病 呀, 嗯郑家待他如亲人一般,煎汤送药 呀, 🚣‍♂️殷勤照料。老道病愈后, 🤔两人常出城游览。一日 👽,游经城北玉屏峰, 🏌️‍♂️见韩湘子、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仙从东边天际乘祥云飘然而至, 👥坐在石莲峰山上吹拉弹唱。两人匆匆赶往石莲峰,只见群仙吹奏乐曲、驾云而去。二人寻找八仙踪迹 嗯,拾到韩湘子的一支箫 呢,直等到日影西斜 嗯,不见仙人归 👮‍♂️,只好将神箫带回家中。次日 👩‍🦳,他们又到城西南飞凤山游玩 呢,见翠竹满山, 🧜‍♂️青郁喜人。老道选取两根凤尾水竹携回 嗯, 🧝‍♂️制成箫笛一对, 呀雌雄相配,声调婉转清幽。为表述感激之情,道人将制作箫笛的技艺传授给了郑家。雅好音律的郑氏 🏌️‍♀️, 呀喜出望外 呀, 嗯视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世守其业。  

😀

👊

玉屏当地的小朋友对萧笛也是非常地热爱 呀, 👨‍⚖️随手都能拿起来吹上一段 😶

目前玉屏国营萧笛厂的新一任厂长吴继红从姚老爷子的手中接过这项传统的技艺 呢,并发扬光大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是玉屏箫笛发展的鼎盛时期,产品连年获省、部优称号 ❤️‍🔥,最高年产量五十余万支 👨‍🔬,产值八十余万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呀,民族乐器受到很大的冲击 嗯, 嗯箫笛制作技艺的保护和发展形势严峻。目前,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面临人亡艺绝、后继无人的境地 呀, 呢箫笛厂连厂长及管理人员在内仅剩七人 嗯, 🧑‍🚒城区从事箫笛制作的老艺人也不足十人。如再不对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进行抢救、保护,这项特色手工技艺很快就会在世间绝迹。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 呀,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 嗯, 呢经国家文化部确定 呢,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的刘泽松、姚茂禄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嗯,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如果你到贵州玉萍, 呀一定不要忘了买上一套萧笛,自己收藏或者馈赠朋友都是极好的选择 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来自: https://www.ctszs.com/zixun/1354.html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旅游路线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