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湄潭——天下第一壶、文庙及湄潭茶海

更新时间:2021年04月01日

首页 遵义游记 生态湄潭——天下第一壶、文庙及湄潭茶海
  • 行程:1天
  • 费用开销:0

偻行三日到湄潭,几处晴光映翠岚。几处青枫几茅屋,萧疏风景似江南

清代西南巨儒、遵义杰出的沙滩文化代表、诗人郑珍青年时游历湄江,因其风光旖旎,而吟作此诗。

这一次的非遗周末聚,我们将魂穿“小江南”,历一历湄潭之美。

小青瓦、穿斗枋、雕花窗、白粉墙……中国传统建筑素来用色儒雅,黔北民居亦如此。在岁月的交替中,黔北民居悄然无息地融入了巴蜀文化和徽派风格,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黔北民居更是奇特地吸收了西式建筑的精髓,体现出独特的中西合璧之美。

抗战时期国立浙江大学在这有着“云贵小江南”之称的湄潭,办学七年,使这里深受江南文化的浸染。

“岂无桃李芬芳节,欲看山河锦绣年”,当年浙大教授苏步青诗中的锦绣河山,如今,已在四季飞花、情景交融的黔北园林中得到了印证。秋日的梅园,高山流水、琴声绕梁,以其静美和多姿,呈现着一个文化小城的时尚。

黛瓦粉墙迸发出诗情、亭台阁楼演绎着画意。人们最喜爱的,还是漫步在这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曲折多变,整洁幽深。

湄潭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万亩茶海碧波荡漾,北面水神奇古朴,“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独特壮美,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中国之最)最大实物造型。

生态湄潭——天下第一壶、文庙及湄潭茶海

这里不仅有似江南的山水园林之美,在这块秀丽的土地上,傩戏仍在传承。

在过去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十之八九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人们为了得到内心情感的满足和顺畅,想借助与神灵的力量得以解脱,摆脱现实的困境,从而通过祭祀,对神灵讨好、贿赂,奉贤、崇拜,乞求福祉、吉祥,避免灾祸,驱逐病疫。

在五十年代初湄潭的冲傩活动还很频繁,有世代相传的坛班,掌坛师们还带有徒弟,在冲傩的旺季冬腊月时一个坛班要有十余次活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湄潭的傩戏受到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普遍关注。1987年,贵州省文化厅专程赴湄潭抄乐对该地做了调查;1988年傩戏剧目《鸡毛打铁》在“贵州省首届民族民间艺术节”上演出,并受到好评。1989年,日本学者中原律子女士曾到抄乐考察;1994年,应日本艺术界邀请演出了傩戏剧目《骑龙下海》......

傩堂戏表演时,演员们戴上面具,穿上戏服后代表的不简单是一个人,而是即刻成为神的化身,开始“扮仙”、“做戏”和神交流沟通,像似神灵附身,神灵的思想和情感都能够心领神会。建立起虚拟的人神互通的神秘想象空间。

中国名茶之乡

湄潭县地处黔北中间,自古以来文化较发达,明朝时这里就商贾云集。抗战期间浙江大学曾内迁此地,为该县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而今在这里每年粮食丰产,茶、烟、酒更是其支柱产业。

湄江茶产于贵州湄潭县。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县域之内,除青山上六十万亩茶园之外,几乎无矿工企业的影子,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给了茶树一个极为有利生长环境。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如今的湄潭,拥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于2015年在米兰世博会上宣传展示并分别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其中湄潭翠芽的审评标准是这样的:

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翠绿,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清新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生态湄潭——天下第一壶、文庙及湄潭茶海

湄潭翠芽是典型的芽茶,只取中间的嫩芽加工而成,每年的春天,特别是清明节前,是做翠芽的当季,茶山茶园便一片火热。

茶园里通常是一家老小齐上阵,背着茶篓,顶着竹编的遮阳帽,戴上透气的遮阳袖,开始了采茶忙,只见一双双手上下翻飞,轻快的采下芽头,因为翠芽对形状的要求很高,不能掐,会发红,不能扯,会断开,只能挨着芽尾杆轻轻一折,细微的脆裂声在空气里荡开,完整的嫩芽就下来了。

然后是杀青、摊凉、做形、摊凉、干燥,一般最后还有个提香的工序,炒青和做形是翠芽的关键,炒青是决定口感,做形是决定卖相,两者缺一不可,否则这杯茶就算不得上品了。

湄潭茶叶以其独特的自然形态,给人们的生活抹上了温馨的色彩。其形形色色的茶娱乐,烘托的是和谐轻快的氛围。一首茶歌、一桢茶书画、山乡的物、山乡的事,浓烈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盈盈昭示着香甜的生活,俨然是一种慰藉式的享受。

文章来自: https://www.ctszs.com/zyyouji/4272.html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旅游路线
精品推荐